站内搜索:
督导简报(第四期)——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专辑
(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03日 14:50 责任编辑:admin 点击:

 

 

根深方可叶茂,源远才能流长!

——漫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

这一期《督导简报》隆重推出的,是我院2009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专辑。

2009年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无疑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功的显著标志,是涌现了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功底扎实、教学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后生与新秀!

性别无分男女,学科无分文理,奖赏无分高下,这些后生与新秀都是可爱的,又都是可畏的!我们向他们表示由衷的祝贺!

(二)

在这个专辑里,我们刊发了两位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的赛课体会。体会虽然谈不上全面,但说出来的都是他们教学的闪光点,颇有真知灼见,对于其他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相信会有不少的启迪与帮助;专辑同时还刊发了教学同行和学生的评价意见,看得出来,这些评价意见,虽然文字不多,但明白地显露出他们褒奖与鼓励的热忱态度。苗木再茁壮,也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我们的青年教师,该感谢这一片让你们自由呼吸的健康而清新的生存环境。

(三)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的最终结果已经出来了;一、二、三等奖的名次已经排出来了;红彤彤的获奖证书已经颁发过了;由衷赞许的掌声已经停歇了!好评如潮给人带来的欣慰已经消褪了…。

现在,摆在我们青年教师面前的任务是:冷静头脑,放远目光,不断增强敬业精神,不断丰富知识底蕴,不断练就专业能力,不断打磨个性特色,朝着更新更远更高的目标前进!

青年朋友们,须知:你们是刚离港的航船,是刚出岫的朝阳,是刚破土的新苗,是刚展翅的雏鹰,要想取得更大突破,“根深方可叶茂,源远才能流长”应成为你们奋斗不止的箴言。

 

编 辑 部

2009630

 

 

林涛老师简介

林涛,女,1969年出生,长沙学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1991年至长沙大学任教。2002年-2005年,获湖南大学建筑设计及理论硕士学位。任教期间,一直担任“房屋建筑学”、“建筑材料”等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及毕业设计与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任务。其主持的《房屋建筑学》为校级精品课程,主讲的《建筑材料》为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推荐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0篇,主持长沙学院教改及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并完成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及省“十一五”规划教改项目各1项。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

林 涛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建筑空间设计及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涉及到许多建筑设计规范、各组成部分的构造等问题时,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趣味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情景中掌握所学知识,激发他们对课程的浓厚兴趣,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合理引入教材以外的内容实现趣味教学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合理选择一些教材中没有却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通俗易懂的内容或小资料,就会使课堂教学富有情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例如,引入建筑史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建筑不再只是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娱乐的场所,已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功能的载体。建筑的文化功能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而不断地演变,与城市的特定环境一起构成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特征与形式,并留下了特定历史阶段的烙印。这种历史文化功能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成为建筑文化功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中西方建筑史、不同时代中西建筑的特点及其发展脉络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对工民建专业没有开设建筑史课程的空白有所填补,而且对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再如,引入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从广义的建筑角度来说,人类始终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建筑之中:从一个房间,到一幢房屋或一个广场,乃至一个城市,而我们生活周围的这些建筑物,恰好是教学过程中典型事例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素材信手拈来,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学习到的知识不再只是抽象的文字表述,同时还直观地欣赏了立体的、动感的、富有想象力的凝固的音乐;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生活中所熟悉建筑的特征、形式以及其文化特征有所了解。如在讲解公共建筑卫生间设计的时候,让同学们先自行分析学校教学楼卫生间使用的情况,他们马上就举出了种种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我再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讲解卫生间设计的要点。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地作用,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2.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实现趣味教学

2.1 采用类比教学法

所谓类比法是将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相同或相近的处理方法加以比较,使学生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澄清,并了解新旧材料、新旧施工工艺特点,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墙面装饰这一节中,学生极易把水刷石和干粘石混淆,在教学中可从二者的施工工艺、装饰部位等加以比较:水刷石是将石子和水泥等加水拌和,抹在墙表面,初凝之后,用水冲洗以使石子半露出来,缺点是费工费料,工作量大。为克服这一弊端,人们采用干粘石饰面,它是把粘结层砂浆抹平后,把石子甩在粘结层上,这决定了它的石碴粒径一般较小,常为 3~4 mm。目前,虽然干粘石取代了水刷石,但在人能直接接触的部位,由于干粘石石碴易掉,故仍用水刷石。再例如,传统的湿法贴面,除了工艺复杂外,室外表面返碱严重,影响装饰效果,而干挂法则施工方便,可有效地减少表面潮华现象,故逐渐推广运用,但其造价较高,这样,在板材饰面讲授中,通过对比讲授,从工艺、造价等方面让学生认清传统湿法施工与现在大部分干法施工的优缺点,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引入问题教学法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关系到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知识学习之中。问题教学法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介绍门在平面中的布置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设问:门的类型有那些?数量和宽度为多少?其开启方向如何?然后让学生当场思考片刻后回答。采用上述设问,便可以轻松地在讲课的三分钟内把学生吸引住。又如,对于过道的长度从安全疏散考虑,受防火规范的限制这一问题,学生往往理解不深刻。在讲授过程中,可以先图示什么是位于两个外部出口和楼梯间之间的房间,什么是袋形过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然后,话锋一转,提问:在同样的耐火等级下,为什么后者的尺寸要小于前者?最后得知是因为后者要走回头路的原因,同学们便都恍然大悟地笑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使整个课堂教学大为增色。同时,也使抽象的建筑设计规范与一个形象的比喻,或者一段幽默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23 采用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集中或分散讨论、 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问题、勇于发表个人观点大有裨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楼梯是建筑物中楼层之间垂直交通联系的设施。由于联系上下两层,空间关系比较复杂,构配件较多,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类构件时困难较大,如果采用研讨式教学,便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学习本章之前,布置学生课后观察所处环境中建筑物的楼梯形式,实地量测踏步、踏面、休息平台的尺寸,感受其舒适度;课堂上列举其形式、分析其异同点,论述不同形式、不同尺寸的楼梯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先在感性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然后,选择最典型、最常用的楼梯即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平行双折式楼梯由于其最具代表性,应用最广泛,因此就以这种楼梯为例,探讨楼梯设计要注意的事项。如,以层高为 2.8 m,室内外高差为 0.45 m240 mm厚六层砌体结构住宅为例,讨论楼梯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设计之前,先补充一些关于住宅设计规范中的基本规定,就某一种情况将设计方法讲透(如,进深尺寸为 4 500 mmn=16步,b=260 mm的情况),然后提出讨论题目:若进深尺寸为 4 800 mmn=16步或 n=18 步,b=260 mm 280 mm 300 mm 设计效果如何?最后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那种设计方案最为合理,设计出楼梯使用最方便,舒适度最好。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既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建筑理念,又教育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了解居民的生活要求,才能设计出好的建筑作品。

3. 运用可视的教学”形象”实现趣味教学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讲的不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具体的建筑及其构造方式。但对才上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建筑没有什么感性认识,即使有,也仅限于看到的建筑外观,而大部分的建筑构造都属于隐蔽工程。如基础构造:基础是埋在地下的,建好的房子根本就看不到,那如何让学生理解基础构造呢?借助于实物来讲解比较复杂的建筑类型与典型的建筑构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特点。这对学生的理解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集已有建筑物(特别是为学生所熟悉的建筑物)的施工图纸,使学生通过实物与图纸的相互对照、相互补充,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较早的接触施工图纸,熟悉工程语言的表达形式,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有利于工程素养的形成。

总之,针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多,容易枯燥的特点,通过采用上述教学方式及某些辅助教学手段,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达到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林涛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林涛老师是我系青年骨干教师,她是一个有着很强亲和力,备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她的课堂教学特点进行简要评价。 

第一、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得心应手

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主要体现在普通话、教学语言、板书、知识储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多媒体的运用这六个方面。首先,普通话规范、流畅,抑扬顿挫;教学语言准确、简练,更能生动形象地解释晦涩的专业名词和施工方法;专业知识储备与相关知识的储备丰富,能及时更新行业规范和前沿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课堂组织有条不紊,民主开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旁征博引;能合理、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操作娴熟。

第二、教材处理得当,增删补移合理

一方面,老师能准确把握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尊重教材。另一方面,又能结合学生的思维,考虑板块结构,即提炼几个重点内容作为相对独立、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来精心设计。根据行业规范变化,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发散,且既不流于肤浅,又不无限延伸,收放自如,详略得当。处理教材注重整体性和延续性,有机地整合相关学科内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三、关心热爱学生,教学个性鲜明

老师热爱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欣赏的眼光,多样的方式评价、鼓励学生。能敏锐地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有效引导;关注学习过程,延缓评判;重视教育性和启发性,突出实效性;能有效利用和开发现场资源,给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空间。重视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指导,讲述课本知识之余,更强调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品德素质的整体提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升工程师素养。

林涛老师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热忱投入。如果教学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也”,那么作为一个师者,她用她温暖的笑容,关怀的眼神,声情并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诠释着这一亘古职业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土木工程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眼中的林涛老师

林涛老师有着大学老师独有的气质。课堂外她和蔼可亲,课堂内她认真和谨慎。她上课不紧不慢、循循善诱、旁征博引、风度翩翩,让学生感觉不到她是在“训导”,也忘记了自己是在听课。往来间,师者风范沛然;言辞间,书香墨气蕴藉。

课堂上的林涛老师是从容大方,自信优雅的。她对教学组织的掌握十分精准,在上课开始时先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过渡,前后衔接得很好;无论是讲授、还是多媒体、图例示范都很挥洒自如,同时注意融入黑板板书,结合讲解,整个课程完整、生动。林涛老师上课时语言精炼简洁,没有废话,很难找出哪怕是一句与课堂教学关系不大的话语,知识点却又一丝不漏,恰到好处,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课堂上的林涛老师是耀眼美丽的。她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有条不紊,不用翻阅教材和讲义,用动听的声音娓娓道来,随心所欲,滔滔不绝。看似天马行空,实则丝丝相连、环环相扣,通过课件将知识点串成线,以面的形式展开来,每个细节都被经过认真推敲,层次清楚,条理明晰。每到这时,同学们都会紧随着她所放映的课件,仔细聆听她的讲解,手中不停地记要点、做演算,时间在思维的不断跳跃间悄然流逝。此外,林涛老师非常注重教学互动,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兴致盎然,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紧张严肃活泼认真。由于出色的工作,林涛老师先后被评为省、校级“先进个人”和“骨干教师”,是我们年轻老师的榜样。

课堂上的林涛老师是深刻的。她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一格,往往另寻角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把具体事例揉进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很快、很容易把握住知识要点,拓宽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更值得我钦佩的是,林涛老师讲解的内容与时俱进,知识点和事例往往都超出了教材的范围,与行业前沿动态同步。

作为青年教师,林涛老师值得我们信赖。她关切的目光,永远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中;她宁静的步履,始终朝着教书育人的目标迈进。

 

土木系土木工程教研室 唐量

 

 

土木艺术,由老师来诠释

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内涵,充满着亲和力的好老师。听她的课,总是让我们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更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

老师的课,你会觉得很轻松。这正是老师的教学风格,也是她课堂的教学魅力所在。例如,《房屋建筑学》是土木类专业一门知识点多、涉及面广、结构纵横交错的基础性课程,因而非常难学,我们常常把握不住书本的主干。每当这个时侯她就会让我们合上书,跳出课本,看她在黑板上的板书,通过把房屋结构简图画出来,再由一个结构部位,发散来讲。比方说到墙体时,她就把墙体大样图画在黑板上,接着详细讲解墙体结构施工做法,再联系基础、檐口、窗台、楼面等,一气呵成,于粉笔勾画间,尽显知识脉络。这样我们很轻松的就掌握了所学内容的精髓。

老师的课,你会觉得很温暖。她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你的基础再差,她都会抽时间跟你谈心,了解情况,进而以最大的热情去帮助他们。老师教课很有感情,那些深涩难懂的知识,通过林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传入我们的耳里,让我们有种“知识潜入耳,润人细无声”的感觉,不但使我们上课积极性高涨,勇于思考,而且让我们爱上了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是培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土木人?这是我们从林老师课堂中学会的重要一课。她不但教会我们具有工科学生应有的严谨;教育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探究精神;更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对社会对自己负责的心来对待以后的工作。这让我们备感亲切的同时,也牢记土木人的责任。

融情于课;汇理于言。于抑扬顿挫,春风化雨间,知识已悄然传授。这正是老师言传身教所诠释的教学魅力——土木艺术。而她的亲和力和包容心,用她那温暖的笑容,慈爱的眼神向我们传送着:一个师者对学生最大的善意。而老师渊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文化素养,更让我们对她充满了敬佩。

这一切,都让我们受益终身。

 

06土木3班钟超

 

 

黄晶晶老师简介

黄晶晶,女,19843月出生,长沙学院艺术工程系助教。2005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英语专业,20052008年在厦门大学深造并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曾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艺术系担任艺术概论课程教学。2008年下学期调入长沙学院艺术系,担任设计概论、设计史、中外建筑史、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等课程的教学。在艺术中国科教文汇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和论文。

 

 

在比赛中磨练自己

黄晶晶

本学期,我参加了“长沙学院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活动,从系部的初赛到学校的复赛和决赛,整个过程将近两个月,对于一个教学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来说,比赛不仅是对我教学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整个参赛过程不仅丰富了我的教学经历,也给了我许多启迪与思索。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学生这个群体是个独立性很强的群体,他们不光是在行动上独立,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的独立,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不仅仅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灌输或者机械的传授,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进行独立的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这次比赛,我所选的课题是艺术系的专业课《世界现代设计史》当中的“现代主义建筑旗手——勒•柯布西耶”。在对课堂进行设计时,我让学生通过我所提供的图片自己来分析柯布西耶作品的设计特点,和所体现的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之后,就会对这个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比较深入的去了解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这样的方法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来,也给与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权利。把课堂的话语权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活力,才会形成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和无障碍的交流。

第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的教师所重视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难题。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我们对课堂有所设计。这就如同表演相声时,很多的艺术家都讲究要抖“包袱”,所谓包袱就是要给观众留下悬念,让大家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只有这个“包袱”抖好了,才会激起观众的观赏欲望,让大家饶有兴趣的看完整个节目。因此,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一开始我便设置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在二战前后发生了什么改变,促使他的思想产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要求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听课,最后,再让学生自己来解答这个问题。于是,我也抖出了我的“包袱”,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悬念,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便会有目的的听课,激发他们去寻找答案的积极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老师的讲授也更有针对性。学院督导组组长李峻教授在对赛课进行点评时曾说:“课堂的设计要有坡度,要让学生在听课时有爬坡的感觉,完成由不知或是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转变。”如何才能吸引学生去“爬坡”,这就要求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和钻研精神,不是呆板“授人以鱼”,而是注重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到“授人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到良好教学的效果。

第三,注重教学流程的完整性,合理的分配时间。每一堂就是如同一个小故事,故事开始之前要有铺陈,接下来才是开端,高潮和结尾。这样的故事才有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对于课程的设计来说,也要有铺陈、开端、高潮和结尾,有回顾有小结,重点难点突出,这样才能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完整的思维过程,让教学流程有序的进行。

第四,注重教学基础知识的积淀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时,重点要突出,要反复的强调,反复的凸现;而难点则要突破,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我认为语言的组织也是教师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课堂是语言的艺术,要将晦涩的理论用生动语言轻松、流畅的表达出来一直是我在讲授时追求的目标。学生们不喜欢理论课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理论课总是生涩难懂,而如果能用“人性化”、“平民化”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表达出来,学生也就能听的轻松,学的愉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通过这一次比赛,我发现,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是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对他们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也观摩和学习了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很多启发,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这一次珍贵的经历将激励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成为一名教师自儿时以来就是我的梦想。当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踏上讲台,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达成自己的理想时,我更懂得珍惜,也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感谢艺术系的各位领导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谢谢艺术系的几位教研室主任,他们热心的为我梳理教学思路,指出我上课过程中的不足,并为我介绍他们的教学经验,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学院督导组的专家和前辈,细心的为我指出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耐心的解答我的疑问。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人,能和学院中优秀老师们同场竞技,向各位前辈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而能在比赛中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更离不开我各位同事的鼓励和支持。

带着温暖的鼓励与深深的期待,我将在教师的路上勇敢的前行。

 

 

我眼中的黄晶晶老师

黄晶晶老师是我系的一名年轻教师,和她共事非常愉快,她对教学工作的热爱态度以及对于课堂教学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课堂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都亲切的称呼她“晶晶老师”。作为她的同事,也是同一个教研室的同行,我去听过老师的课,就课堂教学来说,老师的课有以下特点。

第一,课前准备充分,知识容量大。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是我对老师的第一个印象。老师所上的是艺术理论的课程,每次上课前她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收集和课堂教学相关的信息,课件的制作也很精美,信息量大,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在课堂上吸收养分。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有一次,我去听老师的“外国建筑史”的课,讲的内容是现代主义建筑这个部分的人物专题,老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5个组,每一个组都负责收集一个人物的作品,然后在上课时再派一个同学去讲台上讲课。在五组同学都讲完之后,老师对5组同学的讲课做出了总结,还评出了最优秀的一组,进行了奖励。这样的教学方法,既避免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上讲台讲课也是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来讲课,一方面让激发学生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努力的去钻研,学生参与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充分满足了当代青年强烈的表现欲;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老师上课的辛苦,从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换位”的教学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第三,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课堂上的“互动”打破了“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活跃了课堂,锻炼了学生。同时,师生间互动和学生间互动的结合,既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又增加了学生间的学习研讨机会,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形成良好学习风气的有效尝试。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后和学生的交流,从学习到人生,她不但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很好的倾听者和知心的朋友。

作为教师队伍中年轻的一员,黄晶晶老师用她的满腔热情感染着学生,用她对教师工作的热爱谱写着她自己的青春篇章。祝福黄老师在教师的路上越走越好。

艺术系公共艺术教研室 欧阳秋子

 

 

喜欢这门课,首先是因为喜欢老师!

用声、形、文、像将一门枯燥无味的《建筑史》上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甚至让大部分的学生爱上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这是在上完黄晶晶老师《建筑史》以后的整体感受。

在大三一期刚拿到建筑史的课本之时大部分同学开始犹豫了,又是一门史论课,甚至让有部分不是太喜欢上课的同学产生了又是一门睡觉课的念头。而且黄晶晶老师,当时也是我们从未所闻的名字,也让部分同学更是产生了犹豫。但当我们真正第一次走进晶晶老师的课堂,我们被感染了,她用她渊博的知识结构来给我们阐述了自己对于一些建筑风格的理解,并结合到了她找来的一些影像资料,又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各个不同阶段的建筑流派、建筑风格,以及他们与当时政治体制环境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始喜欢上了这样的诠释。因为课堂活跃了,不是照本宣科的陈述,反而成了一种观点与观点的交融与融合。在这同时,晶晶老师还会让我利用自己的一些想法来阐述自己对于这样一些建筑现象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一个回答正确答案的问题,而是让我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问题,很多同学积极地参与了进来。

课堂其实是因为有了参与性才生动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讲到中国建筑史中,有一位中国有名的建筑史——贝聿铭。晶晶老师找来了一大段影像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一些其他方面的资料来给我们讲述这位有名的设计师,甚至让我知道了这位设计师的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他成功的要点,以及他和其他设计师竞争中的一些小趣闻,大家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平时我们都只是单纯的关注到了一些设计师的成功作品,或者更进一步也只是知道他们成功作品的优势,但在晶晶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多的知道了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和小插曲。

一直以来,我会觉得一名好的老师是能够从某些细节的方面影响到一部分学生的,他们或从知识传授或从人格魅力或从行为举止会细微的改变学生深层次的感受。而晶晶老师更是从点滴的交流中让学生渐渐吸收到了已经可以超越课堂的一些东西,这种渗透是长久的也是蔓延的,更是能够扎根的。

 

艺术系06环艺一班陈偲涵

 

 

院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已作调整

鉴于我院教学督导委员会部分成员或年事已高,或另有任用,继续担任教学督导工作有一定困难,学院根据长沙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对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并于624下达文件(长大教[2009]24)。调整后新的教学督导委员会组成如下:

  任:李 

副主任:邓鸣皋  熊幸明

秘书长:熊幸明(兼)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邓中华、邓鸣皋、王新辉、田  踊、冉  光、李定武、李  峻、张志元、杜红艳、严  明、陈华林、杨定产、汪大鹏、林  涛、周荷初、越晨曦、夏尊凤、徐  园、黄秋萍、熊幸明、樊长荣、潘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园满结束

2009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从316开始,历经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的比拼,于523鸣锣收兵。共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此外,评出竞赛组织奖1个。

根据青年教师教龄短的实际情况,专家组在评判时对参赛选手的教学基本功给予了重点关注,即要求教材处理要正确合理,语言表达要准确优美,教学环节要清晰连贯,教学手段要先进有效,双边活动要自然和谐,板书板画要规范工整。

为了使竞赛结果能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的一贯表现,避免出现凭一堂课定胜负的偏颇,此次竞赛选手的成绩按专家组现场评价占60%,学生网上评价占40%的权重进行评定。

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黄晶晶(艺术工程系)

  涛(土木工程系)

二等奖:

  杰(公共外语教学部)

 湘(法学与公共管理系)

王兰君(中文与新闻传播系)

唐建洲(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

  远(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三等奖:

陈艳华(公共外语教学部)

  惠(旅游管理系)

胡腾蛟(法学与公共管理系)

刘晓萍(艺术工程系)

  炜(外语系)

  红(工商管理系)

  实(体育教学部)

  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亮(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谭义红(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

组织奖:

艺术工程系

 

[打印本页]  [回到页首]  [关闭本页]
长沙学院(原长沙大学)教务处 版权所有 所有信息、资料及其解释权限属长沙学院教务处
Copyright © All Right Reserved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of Changsh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