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中三元”背后的思考
第三届“教学十佳”评选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新一届的“十佳”人选终于脱颖而出。我们对获得“十佳”光荣称号的老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精心组织参赛的各系部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付出艰辛劳动却因种种原因与“十佳”失之交臂的其他各位选手表示真诚的敬意!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祝贺法学与公共管理系!在这次“十佳”评选中,他们齐心协力,“独中三元”。被推荐参加决赛的侯旭平、齐素泓、柳湘三位老师,如同三朵俏丽的姊妹花,在长沙学院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一齐绽放!这种情况,不能说是绝后的,但至少是空前的!
但是,话得说回来,象法管系这种“独中三元”的现象,到底是值得肯定?值得怀疑?还是值得思考?
肯定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不是持肯定态度,评委会焉能将评选结果和盘托出并如实上报?如果不是持肯定态度,学校焉能将评选结果公之予众并最终一锤定音?如果不是持肯定态度,我刊焉能不惜篇幅郑重推介她们的典型经验?
怀疑——如果有人怀疑,也是自然的。有的系一个没上,怎么法管系一上就是三个?想开初,统分结果刚刚出来,就连具体操办这件事的评委会,也多少有了一些顾虑:仅仅十个名额,法管系上三个合适不合适?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为了求得获奖人员在全校这盘棋上合理的“正向分布”与“平衡”,需不需要对上报名单做适当的“技术处理”?然而,在反复对照评选文件、核实评选分数、查阅评选资料审视评审过程后,评委会得出了他们认为很负责的结论:可以斟酌评选条件的科学性,可以斟酌权重分解的合理性,可以斟酌评选环节的连贯性,但是不必置疑评选态度的公正性的评选结果的客观性!
肯定和怀疑都说过了,剩下来的就是思考了。
我们以为:法管系能在“十佳”评选中独中三元,的确是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不妨细细读读三位“十佳”获得者并不张扬的个人总结,我们不妨细细读读法管系并不华丽的情况介绍,我们不妨细细读读不同专业的学生并不系统的评价意见。从中,我们的确能捕捉到许许多多闪光发亮的东西。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我们琢磨的。
队伍建设的整体意识。法管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靠单枪匹马的冲击力,而特别注重团队合作的战斗力,不靠出奇制胜,而特别注重整体攻防实力的构建。此其一;
教师个体的角色意识。法管系的老师很注重自身的修炼与提高,从师德修养到教育理念,从知识功底到教学能力,从科研支撑乃至个人的风度气质,都要严于自律,为人师表。此其二;
师生关系的民主意识。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他们各自负有各自的社会责任,所以“师道尊严”是不能一律废弃的。法管系的老师既注重自己扮演的“角色”,又注重与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关系,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其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意识。遵照“教有方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法管系的老师不断地探究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求在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绝活”,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此其四;
我们期待着,“教学十佳”的先进经验,包括法管系“独中三元”的典型事例,能引发我们独立的思考,理性的思考,深沉的思考:
我们怎么当好老师?
我们怎么教好学生?
末了还有:
我们怎么评选好“十佳”?我们怎么宣传好“十佳”?我们怎么学习好“十佳”?
编 者
2010年1月6日
侯旭平老师简介
侯旭平,女,1972年11月出生,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硕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十多年,2008年获省委宣传部“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优秀宣传工作者”光荣称号,2009年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让理论课教学更加充实和精彩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点滴体会
侯旭平
如何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加充实和精彩,做一名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这既是我教学生涯中最大的困惑,也是我多年来从未放弃过的目标与方向。十多年来,在感悟理论课教学艰辛的同时,我不断地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逐渐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场所,而且是一个迸发激情、提升思维、认同教育的殿堂;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能使学生明智、知理、知性,而且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感情自觉地投向社会。基于以上的动力和目标,我潜心教学与研究,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心理规律的教学方式。
一、赋予学生民主的学习权力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心理环境。当代大学生追求思想的开放和人格平等,在教学中渴望获得民主的学习权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研究学生的心理,坚持读懂教材和读懂学生的统一,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动机出发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每学期开学初,我习惯于在学生中作一些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动态,收集学生最关注和最感兴趣的的问题,从学生提出(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选出普遍性较强或与教材内容联系较为密切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并和学生一起确定该学期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与教学方式,如课堂讨论的主题与方式、社会调查活动的主题与方式、读书活动的主题与方式等,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又能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二、精讲教学内容,留下思维空间
“聪明的教育者,时常不是道理讲满,而是给教育对象提出思维空间,诱发教育对象以自己的灵气去补白。”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而在于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的政治课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存在许多内容上的重复,简单的重复和面面俱到,不仅会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必须走出“教师讲得多,学生就会学得多”的教学误区,教学中的满堂灌,只会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喜欢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打破教学体系必须服从教材体系的观念,在讲好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和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自由地提出一些高质量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究,让学生在把已知和未知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思维、发现新知,真正发挥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抓住学生中的“关注点”和“疑虑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必须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当前,大学生对最新信息的掌握已基本和教师同步,过去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某种“权威”已不复存在。教师必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捕捉学生中“关注点”和“疑虑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在教材涉及的观点、原理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中,进行思想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从而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
我喜欢在每个班成立了“政治研究兴趣小组”,发动学生收集大家感趣的问题和信息,然后将学生的这些“关注点”和“疑虑点”巧妙地穿插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如在讲到“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时,我抓住了最疑虑的“贫富差距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现象;在讲到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建设时,我抓住了学生最担忧最反感的“腐败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腐败的实质、腐败产生的根源以及新形势下惩治腐败的有效对策。在讲到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时,我抓住了全球最关注的“哥本哈根会议”,从全球战略的高度认识“两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四、开辟研究型课堂与活动型课堂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究的能力,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由“演员”到“导演”的转变,还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与权力,让学生敢想、敢做、敢于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研究型课堂与活动型课堂的开辟,经常给学生安排一定的研究任务,提供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一定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展视野,又能在实践中提高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些年的教学中,成功组织了“三农问题”、“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 、“新形势下的腐败问题”等课堂研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与评价社会的能力,我尝试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了“课堂新闻十分钟”教学活动,每周安排3-4位同学负责一周的新闻播报和讲评,让学生自己收集新闻、自己讲新闻、自己评议新闻,学生参与的激情高涨,这项活动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社会、评价社会的能力,同时也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随着教育对象独立性、自主性的日益增强和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将以“教学十佳”的荣誉为动力和起点,以更大的信心、决心、责任心与爱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学生评价侯旭平老师之感言
侯老师在大二上学期担任我们机本三、四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她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责任心强的的好老师。她教学准备充分,能很好的使用多媒体设备为我们讲授课程,她授课教学内容熟悉,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课堂信息量充足,时间分配合理,她的课程的一大特色便是课前十分钟学生综述新闻,虽然是只有十分钟,但是提供给每一位同学自己动手编辑新闻和上台锻炼的宝贵机会。不但让我们更加关心和了解社会动态,更使每一个同学意识到身为一个新世纪大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侯老师热爱学生,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她的课程是班里同学学习积极性最高的,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基本没有。
机电系08级机本4班 李建
侯老师讲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原以为这又是一门让人痛苦的课程,但是侯老师一开始上课就让我们耳目一新,侯老师每次上课都给大家介绍最近国内最新的资讯,让我们及时了解最新信息。侯老师上课并不直接照本宣科的讲授理论知识,而是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出发,让我们感悟理论知识,反过来又更深的理解了各种社会现象。侯老师还组织大家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三农”问题,让我们作好准备上讲台介绍自己看法与建议,大家通过自行组织,准备资料及PPT等,不仅深刻地了解了当今现实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更养成了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世界形势的习惯,对书本上的理论也有了新的领悟。
上侯老师的课,我们觉得很舒服,很享受,对理论问题也理解得深刻了。
法管系07级法学2班 李永康
齐素泓老师简介
齐素泓,女,1975年12月出生,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2004年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主要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主持、参与省校级课题多项。
教书育人重在律已
齐素泓
获悉自己入围长沙学院2009年度教学十佳的消息后,我内心的感受是复杂的,有经历艰难之后被认可的喜悦,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涌上心头,对我而言,这是对过去十一年教学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我今后教学生涯新的起点,这同样是一个知识逐步积累和教学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在这里,我只能是谈谈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验和体会。
首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任课教师,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至关重要的。本人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深入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教育的政策、法规及纲领性文件。而且,善于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关注全球社会动态发展,关心国内时政要闻,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加强。
其次,在教学方面,要抓住几个重要的环节。第一是注重备课环节。无论哪一门课程的教学,备课这一环节必须下苦功。在课件或教案中,基本的原理或理论必须鲜明扼要,不能累赘。此外,还需要有背景知识、各家观点作为材料上的支撑。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搜集和利用了大量的相关视频资料,穿插在教学内容之中,制作出简洁又富于吸引力的课件。
第二是注重课堂教学环节。这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我特别重视教学的规范与严谨。课堂上,做到教态大方得体,语言洪亮清晰,富有激情,表达富有层次和条理。每堂课做到内容集中,观点鲜明,持之有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教学环节的起承转合,强调课堂结构的合理优化。另一方面,我要求自己在教学中超越自己、勇于创新。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我已重复教过多遍,很多教学内容已经非常熟悉,但我从未用老教案对付新学生,而是从每一届学生的实情出发,以人为本,常教常新。我坚持采用多边讨论、多向对话等互动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力争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道理贴近学生实际,使其正真入耳入脑入心,力争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第三是注重课后环节。课后,我认真批改学生的每次作业,并及时反馈作业情况,通过这个过程来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理解。此外,通过多种方式和学生保持课后的联络,和他们探讨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激发他们更深入关注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再次,将教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教书的目的在于“育人”。我深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方面负有更直接的责任。历年来我与各位同仁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悉心指导全校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从不放弃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有益尝试;平时,注重和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通过邮箱、电话、面对面谈话等方式了解他们课堂之外的思想动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面临的困难。由于我的真诚和热忱,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到现在都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得知这些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我由衷地感到欣慰;这些年来,我处处严于律已,注重师表形象。我深知身教重于言传,课堂内外我能做到言行一致,关心老弱孤残,积极捐款捐物,生活俭朴,注意环保,有较强的公德心,以个人的绵薄之力为建设“两型社会”尽到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总之,教学、育人永无止境,在今后的岁月里,我将一如既往地潜心教学与研究,努力成为专业精、素质强而又与学生心灵相通的现代新型教师,从而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生评价齐素弘老师之感言
齐素弘老师本学期担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来,以她和蔼可亲的形象,优雅端庄的举止,严谨的教学思维和真挚热情的态度赢得了我们班全体同学的一致认可和欢迎。
齐老师上课不拘泥于课本,经常为我们补充课外有关知识,她也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为我们讲解党的有关最新政策。她以国内外最新的时政信息,为我们解读最新的政治形势,齐老师上课也不拘泥于形式,她上课时已经摆脱了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们老老实实作“观众”的模式,而是经常鼓励台下同学大胆地站起来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供全班同学讨论,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
生环系08级环2班 穆毅
齐老师上课鼓励大家发言讨论,个别同学有过一些偏激的言论,但老师秉着教学相长的原则,不批评,不否定,让同学都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来议论,这样既纠正了某位同学的错误言论,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无形中大家都学到了知识。
法管系08级 李瑜
柳湘老师简介
柳湘,女,1980年3月出生,长沙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系讲师,湘潭大学法学硕士。2005年开始在我校任教,主要担任宪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婚姻家庭法等多个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曾获得长沙学院2009年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
柳湘
本人自2005年进入长沙学院工作以来,在教学的岗位上不过短短的四年时间,回顾自己走过的教学之路,可以说是欢乐与辛酸同在,收获与遗憾同行。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工作有压力,同时也充满挑战。尤其是自2006年我系招收第一届法学本科生以来,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关系,转变教师职能,以新的教育理念应对本科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就成为了自己一直所思考的问题和奋斗的目标。本人也一直在以新的要求,不断在教学中摸索适应于自身的特点的教学方式。
一、转变教师角色观
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支配下的教师总将教学目标的确立直接指向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识记课堂传授的知识,教师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作为工作的主要对象,知识成了中心,而学生成了教育的边缘。由于本科教育目标要求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角色观念,成为教育活动的“创造者”;与此同时,将学生从教育的对象,真正转变为教育的主体之一。
本人在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时常向学生强调这一点,将教学过程发展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力图使自身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交往”,即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具体而言,本人在教学的准备环节,尝试吸收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让学生对“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发表个人见解,培养“自觉能力”与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鼓励学生敢于冲破“权威”,不唯书、不唯师,积极思考。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
为了真正培养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本人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应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焦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结论的人,其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激励、了解、鼓舞教育的对象,从而互相影响、教学相长。
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倡师生平等交往,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吸收学生参与教学决策,让学生在教学决策中发表个人见解,培养“自觉能力”。尤其是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是对学生未来执业领域有帮助的问题,适当在教学环节上予以倾斜。
三是鼓励学生群体活动意识,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位对话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针对法学教学的特点,在高年级阶段增加案例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在课堂上增加案例分析讨论,在实践中调动更多的学生的参与,真正增强每一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
四是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主张学生在没有压制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习。适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课后交流,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让他们能与教师进行更加轻松的、无障碍的交流。并且,注意学生不同的起点、层次,不歧视后进学生。
通过这样一系列合理的互动行为,使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交往中,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学会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学会在自我的不断“开放”和更新中勇于进取,不断创新。
三、努力探寻教学过程中的“个人特色”
所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存在所谓固定的模式,和绝对化的最优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相应的每一个教师也都是独立的、具有自身个性的个体,将这种独立个性带入教学过程中,也能与学生产生特殊的碰撞火花。
本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发挥年青教师的优势。法学学科的教学过程由于特有的专业性、理论性,难免有枯燥艰深之处,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在很多理论知识的理解方面确实存在着难度。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本人也试图总结出了一套更贴近学生生活、思想的实例分析方面,从学生的身边小事入手,分析专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力图使枯燥的课堂教学能更加生动,也让学生在更轻松的氛围中无障碍地接受知识、参与学习。这种方式在实践中也确实表明其更易被学生接受。
在寻求个人教学“个性化”的同时,更注重激励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发展。教师的任务不仅在教学,更在“育人”。在教学中,本人一直努力做到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实践证明,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理解、尊重后,其潜力和爆发力也是惊人的,而其独立个性的健全、完善,在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所发挥的作用,有时较之其专业素养更为重要。
四、教师自身技能的提高
教师应当做到博学多才,并具有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尤其是作为青年教师,更需要从诸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自身课程参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课程参与指的是教师全程性地、主动地、批判地、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它意味着教师带着自己对学生和课程的理解、经验来体认课程的生成和运动过程。因此,提高课程参与的能力,实际上是对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决策、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所必备的综合性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是,努力提高自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对于教师是必不可少的。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意味着专业知识的随时更新。法学是一个专业知识随时变化、不断更新的领域,作为教师更不能因循守旧,应对专业领域内的新动向、新发展有敏锐的嗅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随时向学生传递第一手资料。
三是,重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进行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能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解读、研讨等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的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学方式方法的探寻,是一个不断摸索、创新的过程,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将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寻找出更优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柳湘老师之感言
柳老师天生丽质,端庄淑雅,不仅仪表上有着为人师的风范,而且她的课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我们领入另一番天地,那贴切恰当的例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生辟的宪法定义,上柳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非常好,既轻愉快明了又有条不紊,只有有经验的老师才能做到。柳老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课下遇见老师,总会看见她的微笑,柳老师经常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我们都和柳老师很亲近。
法管系09级法1班 周双
从第一次见到柳老师开始,大家就都喜欢上了这个口齿伶俐清晰,说话有感染力的老师,私底下同学们喜欢叫湘姐,觉得特别亲切,一开始以为宪法课一定是很无聊的课,但没想到柳老师就是把一堂宪法课上的那么生动,用具体的实例来讲述,即不枯燥,印象也深刻,漂亮大方、风趣幽默,和蔼亲切,有感染力,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就是大家都喜欢的宪法老师柳湘,希望还有机会听她授课,优秀的老师让大家都认识。
法管系09法2班
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
在我校第三届“教学十佳”评选活动中,我系侯旭平、齐素泓、柳湘三位青年教师从众多的优秀教师中脱颖而出,喜获“教学十佳”光荣称号,为我系教学工作再创辉煌。三位教师同时入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不仅是她们个人多年刻苦磨练的结果,也是我系长期以来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训练的必然结果。她们教学水平的展示,是我系青年教师整体实力的一次集体“亮剑”。多年来,我系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以管理促成长,以活动促发展,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良好平台。
第一,强化课堂教学管理,促进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与基本教学技能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我系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我系坚持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制定了一系列以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培养教师教学基本技能为目标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暂行办法》、《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案撰写工作要求与规范》、《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规范》等,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我系重视日常的教学检查,把课堂教学各环节置于教学质量监督、检查范围之内。以系领导和教授为主要成员的教学督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传、帮、带活动。许多青年教师正是在这种教学管理环境中逐渐成长。
第二,落实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学经验交流。
不断地学习和观摩,吸取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它能够缩短教师教学成长的路径。多年来,我系重视听课、评课制度的落实,要求教师都必须自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听评课的内容包括教学准备(教案)、教学过程、课堂管理、课堂氛围、作业环节、教学效果等方面。系行政主要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评课10次;教研室(实验室)主任必须对本教研室(实验室)所开的每一门课程至少听、评课1次,且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8次;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评课4次,其中讲师职称以下(含讲师)的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评课6次。听、评课必须做好记录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重视集体备课,促进群体合力的发挥。
集体备课是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它能发挥集体智慧,促进青年教师较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集体备课是我系一项常抓不懈的活动,多年来我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都采用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要求、作业形式、考试大纲及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等。为了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坚持实施 “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的程序,我们强调集体备课,但决不削弱个人备课,更不能以集体备课代替个人备课。我们要求青年教师在充分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与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消化与创新,这样既能做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在每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与公开课教学活动中,我系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的作用,如在我系黄立坚老师承担的省级公开课中,我系教师群策群划,从资料的收集到集体备课再到反复地听课、评课,教研活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集体智慧与个人的努力使得这堂公开课精彩而充实。柳湘、胡腾蛟等老师在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赛课期间,我系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多次听课、评课活动。
第四,鼓励“公开课”的开设与教学竞赛活动的参与,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系非常重视“示范课”、“研究课”与“汇报课”的开设,把“示范课”、“研究课”与“汇报课”的开设与教学质量评估和年终考核工作结合起来。每年我系都要从各专业中挑选一批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有教学特色的青年教师为全系教师上“示范课”,发挥优质课堂的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全系教师观摩讨论,并要求青年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同时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相互交流、学习与取长补短。我系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至少在两年的时间内开设一次“研究课”或“汇报课”,通过集体听课与评议的方式,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了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让青年教师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我系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活动,对于参加教学竞赛活动的教师,在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与年终工作考核中给予适当加分,对于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在教学竞赛等活动中,我系一直有着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的光荣传统,在每一个优秀青年教师的背后,都有着一批无私奉献、积极扶持青年教师的成长的老教师。近年来在学校我省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中,我系颖现了一批勇于创新、有教学特色的优秀青年教学能手,我系侯旭平、齐素泓、柳湘三位教师曾多次承担“示范课”、“研究课”与“汇报课”的主讲任务,并多次获得教学竞赛奖与教学成果奖。
第五,鼓励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学特色的形成。
我系在注重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同时,能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钻研教学艺术,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本次获得“教学十佳”称号的三位教师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宽广的社会视野,能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三位教师在教学中又有不同的教学特色与“闪光点”,侯旭平老师注重赋予学生民主的学习权力,注重精讲教学内容,留下思维空间,注重研究型课堂与活动型课堂的开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性地开辟了“课堂新闻十分钟”、“课堂辩论”等教学活动;齐素泓老师注重通过各种途径积累相关背景知识,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最新的理论动态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理论,提高认识、把握、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柳湘老师则善于培养学生课堂“自觉能力”,注重将大量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同时,提高其专业知识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离不开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更需要一个创新的平台,我系将以此为起点,不断强化课堂教学管理,鼓励教学改革与创新,弘扬个性与特色,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年第三届“教学十佳”评选结果
文科组:
外语系:吴晓春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侯旭平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齐素泓
法学与公共管理系:柳湘
中文与新闻传播系:张吕
理工组:
体育教学部:邓晖
生物工程与环境科学系:刘静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潘怡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刘辉
实验组: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张跃勤